• 飢餓的不是供品,是醜陋的人性,永不飽足的慾望。

飢餓遊戲-若抽到的是運動細胞極差的我,就可以直接準備遺言了。

但假使擁有她的能力,面對那些抉擇,能夠做出和她一樣的決定嗎?

即使看不見人性的真善美,但那才接近真實。

.

電影放映期間,其所製造的氛圍和意象相當引人入勝,明明白白的可以感受到抽選的恐懼及上場前的顫慄不安,「來不及」的那種遺憾也讓人鼻酸。

戲耍人命的行為扭曲變態,卻不荒謬,生死存亡也不過是富人的娛樂表演罷了。

.

不過離開電影情境,反覆咀嚼文本,便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安排。

說真的,對於長期居於底層的第十二區來說,應該更明白資源的可貴,也了解生存的不易。

若非主角萬能,那便是十二區其實也沒那麼慘。(好吧,大概是因為自己默默的把鐘點戰拿來連結)

.

Happy Hunger Games, and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!

 

.

前半部份真的很刺激,時不時的發出驚嘆,整個人都跟著高低起伏了。

相對之下後半段顯得凌亂倉促,對於角色心境變化交代的不夠完整,草草結束的感覺。

在彼此都很清楚不殺死別人就無法生存的規則之中,為什麼可以毫不猶豫的相信另一名競爭者。(即使他是可愛小女孩)

而可愛的小女孩為什麼寧可與女主角合作,幫助她,而不是和同鄉的黑人一起行動?

難道黑人小女孩一眼看穿她是女主角所以不屑幹殺害同伴的舉動嗎?

.

在危難之中的確很容易發展革命情感,但恩情、同情、友情通通都不等於愛情。

當女主角踏上回家的路途時告訴男主角(Peter)忘記這一切,也等同變相的說,遊戲結束,夢可以醒了。

或許是已非身處遊戲中的亢奮感,她想到了原本生活中的各類元素,所以決定做個了結。

(不知為何這段很有"外遇的老公和第三者說,我的老婆和孩子需要我"的感覺)

再說,女主角為何在中段突然愛上男主角也讓人匪夷所思,畢竟這個人背叛過她。

所以每當擁抱的鏡頭出現時,都在等待「背後戳一刀」的橋段,可惜主角威能實在太強大了。

.

What would you do?

 

.

這部電影仍有滿多可探討之處,比如贊助人的支持(就可以獲得從天而降的補給品)、受壓迫的人民與希望的關連、執政當局舉辦遊戲之意涵(如果真的只是要嚇阻作用,其實不必如此勞神動眾)、形象建構及話題包裝(公開的說話技巧和必要的幽默),這些都是滿有趣的議題。

.

電影洋溢著一股溫馨,女主角彷彿戰神雅典娜,除了貴人相助,更獲得評審及大眾支持。除了遇到game master亂搞比較慘烈之外,似乎都能化險為夷。

Anyway,由於是改編小說緣故,對於許多脈絡限於時間無法完整闡述。

如果這部電影已經吸引了你,不要猶豫,看看原著小說,會更了解電影文本的細微之處。

Ps.對於都城的品味實在敬謝不敏,或許那是平民無法理解的美學概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魚腦女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